close

好友前陣子遇到了人生難題,

她曾交往多年的男友,這個男生小她5-6歲左右(我可能記錯,但大約是這個差距)。

二個人相遇的時間點在好友30歲前,也就是20多歲時。

他們分手的導因,主要出在好友家庭中的變故,加上很巧的好友當時身體健康也出了點問題。

所以,她秉持「不脫累」對方的前提下,堅持結束這段感情。

分手的過程中,她隱瞞了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家中不得已的變故,選擇自己吞忍,成為感情中的罪人。

分手3-4年了,二個人也真的都沒有在聯繫,而她後來也又結識了新的男友,

本來沉浸在新戀情的美好中,喜孜孜地。

 

誰知道,就在一個月前,前男友出現了。

而且積極地想要挽回她,表達的非常清楚,將她陷入二難的困境中。

因為前男友是她曾經最愛的男人,雖然2個人的身家條件有落差,雖然年齡也不符合社會上普遍女性的期許(台灣女性似乎比較傾向選擇比自己年長的人)

但她說這個是她這生最愛的人。

那,為何不接受他呢?

 

家庭因素跟台灣傳統社會的價值觀,讓她覺得自己不是個理想的對象。

而前男友,應該要找尋更適合自己的對象,不是她。

現在的這個男友,遠在另一個國家,二個人交往也沒有很長時間,正確來說,二個人只有見過2次面。

所以難題來了,

一個是你熟悉但是覺得自己配不太上的人,

另一個你感覺跟你各方面都配合得來,但是卻充滿不定性。

你會選哪一個呢?

坦白說,這真的是個世紀難題,我也說不出所以然來。

所以,別人吃麵我在喊燙,我只能給予分析而已,身為好朋友,我也沒能告訴她,該選誰才好。

(我真是個能力有限的朋友XD)

 

她的事讓我想起了藝人Selina跟前夫阿忠的事件

我沒有資格說,我認為我的好友應該去選誰,

因為可能誰都不選才是對她最好的選擇,

所以我實在沒有立場針對「選擇」說話。

但我卻對這樣的事情,有點感觸。

 

我問過好友,

為什麼覺得這個外國男友跟自己比較相配?

她的回答是,台灣男友的家庭傳統,自己難免要有許多配合跟犧牲,

萬一自己達不到對方家庭的期待,可能會害了大家。

儘管他們已經很了解對方,而且前男友家人、親戚都喜歡她,也接受她,

最重要的是,這個男人,分開這些年,想的還是她,忘都忘不了。

前男友也不在乎好友的外表,更不在意她是否是家人的期待,他只想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情感,想要追回自己心中無法忘懷的人。

如此而已。

而這個外國男友,雖然跟好友彼此不甚了解,甚至可以說是還在彼此摸索中,

但是透過網路,二個人的陌生與新鮮感,其實也為二人的生活增添不少趣味。

更有意思的是,這個外國男友的健康條件跟好友的條件挺類似,

所以讓好友覺得,同為天涯淪落人之感,特別同情對方、也覺得對方很同情自己。

二個人有種「互相憐惜」的感覺;相較於前男友,

這個男人更有一種「張三配李四」的契合感,如果要針對二個人的部分條件來說的話。

如果選擇了前男友,則有種「嫁給湯姆克魯斯」的感覺,一個很多方面條件比自己好的人,總是帶來不小的壓力。

 

說到這,我就得講講,為什麼藝人Selina的離婚事件會跟這個好友的二難有關係。

愛情它是複雜的,它是容易產生的,來的快的。

婚姻則沒這麼簡單,它是一種長期經營,一種非常需要運氣跟學習的一項課題。

Selina為什麼跟律師阿忠離婚了? 在我看來,原因很簡單。

建築在「同情」上的愛情,它來的快、去得也快。

憐愛在一開始的時候很動人,但是它或許經不起時間的考驗。

一旦進入無論是婚姻或者長時間的相處,二個人隨時間拉長,更了解對方時,

憐愛會變成一種障眼法,透過時間逐漸消散。

消散過後呢?看到的又是什麼?

原本的弱者其實不弱?

弱者也有強的一天?

弱者也有討人厭的缺點?

強者也有需要休息的時候?

 

以上皆是。

 

建構在同情、憐惜之上的愛情,它是危險的。

它讓你看見了一面,卻也讓你看不見另一面。

同情是什麼?

是一個人在需要幫助或者情感(肉體也一樣)支持的時候,你伸出援手。

這是多麼美好的義舉,你幫助了、支持了一個人,

在他最需要人支持的時候。

 

但事實是什麼?

一個人需要幫助時我們幫助他,但不代表這個人就非要我幫助不可,

除非今天這個人的痛苦是我造成的,那我就有義務要支持他,補償他。

否則,一個人願意去幫助另一個人,尤其是感情上,那個給予的一方,常常不自覺將自己「神格化」。

變神之後,你自然看對方,就會自動地將對方變成「凡人」,或者「弱者」。

所以你也就忽略了「弱的人有天也會變強」這件事。

人生來都有對生命找尋出口跟挑戰的本能,沒有永遠的弱者,

弱的人總會在生命的某個時間點上,想辦法超越現況。

無論超越的能力如何,這是人性,也是身為人的本能。

 

當律師阿忠發現了原本讓他心疼惋惜想好好愛、好好照顧的人,

其實變強了之後,變回了那個原本的她 - 一個活在掌聲下的藝人、一個急著找回光環的人,

他大概也嚇傻了。

這個女人,跟他當初認識的好像不一樣了,她開始不在需要你同情,也不用你一天到晚呵護了。

她有自己的生活圈,過去的美好也慢慢一點一滴地回到她的世界裡。

你們原本的同情跟憐愛不在了,那,剩下什麼呢?

 

當弱者不再是弱者時,你能接受那個原本的她/他嗎?

 

這是我對架構在「同情」上的感情基礎,一點點個人看法。

沒有對錯,就只是一個提醒罷了,希望大家都能靜心想想,愛情,他的根基如果不該是同情的話,那麼又應該是什麼?

 

最後,回歸到好友的選擇題上面。

你想像這二個男人,就像二個人生課題,要你針對自己的性格、當下的狀態去做選擇,

你會選誰呢?

 

1. 充滿挑戰的選項

2. 輕鬆過關的選項

 

充滿挑戰的選項,使你卻步但卻也最讓你醉心,你心繫不已,但是你知道,這個課題他的難度高,而且你必須對它有所犧牲,

但也保證你肯定對生命有所學習,在這個過程你會有所體悟跟成長。這個選項同時也提供了所有你最渴望擁有的東西,

一個自己建構的家庭、婚姻生活、安定的生活、住所、熟悉的人、熟悉的相處模式。

 

輕鬆過關的選項,讓你馬上上手,因為充滿新奇,所以新鮮感十足,也因為了解不深入,所以感覺輕鬆,不必面對太過現實的問題。

你毋須犧牲太多,而且也沒什麼壓力。但是,你同時也不確定、不知道這個選項可以帶來什麼,成長?一無所獲?都有可能。

這個選項提供的是跟上述相反的東西,它提供:不確定性的快樂、當下愉悅、可能性的未來、未知的相處模式。

 

還是二者都不選,堅持做自己呢?

 

真心勸告,無論使選了哪一方,有幾件事情它是不會變的:

1. 關係中二個人終究是要面對最真實的彼此,深入了解對方

2. 高挑戰可能引發不快樂,但學習是要付出代價的,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。

3. 輕鬆但不確定也沒有錯,如果能夠把握當下不問結果,幸福快樂每一秒都算數(就算下一秒分手了)。

 

最後,

我真的是個損友啊,我給的建議,好像有講跟沒講一樣,哈哈。

策略已經被我分析,選擇還是在你們手上,大家一起共勉之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