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三十歲以前的我是個道德魔人,外在可能沒有很多人發現,但內在的我是保守又嚴苛的。

三十歲之後的我逐漸改變,到了三十五歲時,我已經完全不再是個這樣的人了。

如果你問我,什麼使我改變了過去那個嚴苛看人事物的自己?

我想是我的生命不斷拋出課題,要我修正,這個過程改變了我。

 

三十五歲的我,對於一些人的觀點與說過的話,特別有感覺;

以前的我,對於這些論點,我只會嗤之以鼻。

台灣知名的花藝設計師凌宗湧,他在亞洲大學的一場演講上,說;

花有花原本的姿態與美,當它凋零時,你是否也能接受這本來就是自然現象呢?

人都要學著去接受事物不完美的部分,並且理解那本來就是常態。

我以前不懂這個道理,所以輕易的用我內心的一把尺,時時刻刻的在丈量別人跟事情,

儘管我不說,那些評量在我的心裡從沒停過。

 

現在的我,已經不再這樣做。

因為生命已經教會了我「不完美才是完美」的道理,

我也才懂了,原來,有生有滅、有起有落、有美有缺、有聚有散,這些,才是真人生。

所以,我心中那一把住了三十多年的尺不見了,換成一台攝影機,

一台紀錄人性種種並且再進入電腦資料庫建檔的攝影機,

將我看見的跟感受到的,都幻化成自己的學習,

好的我收著,不好的看狀況吧!狀況允許我會表示,不允許時只能說無緣。

 

我常想,我們每一個人生來都是帶著「完美主義」來到這個世界的。

我們以為家庭的狀態應該要依循學校教育給的價值,那才叫「美滿」,

我們以為父母的表現應該要是我們想像中的樣子,那才是好的爸媽。

更不用說那些枝枝節節的價值觀與規矩了,

我們長期的誤會了,因為一直看著「所謂應該的美好」,被矇住雙眼看不見真實世界的面貌。

那,什麼是「真實世界的面貌」呢?

就是前面講的,萬物有生就有滅、有生就有死、有起就有落、有順利也會倒楣、有愛也有恨、有聚就有散、有合就有分的一天。

事物都如此,更何況人呢?

我們生來就期待,父母的關係「應該」要美好,要和樂。

我們自己從踏入人群(學校教育)開始,我們都無法使每一個人喜歡自己了,為何會期待父母是完美典範?

他們也是人,跟你我一樣,有著自己的功課,有的人有著可怕的陋習或個性,

難免到了人生的某個關卡,他們做出不怎麼美好的選擇,

但又如何?

成年後的我們,是否也能因為了解到人與人相處不易的真理,放大家一馬,

不再想著「應該」的和樂?

我總覺得,沒有「所謂的美好」,有好的時候也有壞的時候,

崩壞時,不要再互相侵擾,大家保持距離給彼此一點空間。

在家庭裡的每一個人,都終將走各自的路,無論是否居住在一起,

大家都還是會有自己的課題,沒有一個人的會是重複的。

 

有人說,生在富裕或者貧困的家庭,這是宿命。

我倒認為就算是宿命又如何?它也不必然是最重要使人快樂與否的因素。

錢財不能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劃上等號,他們沒有必然的關係。

 

如果將然與人之間的關係,降到最個體化來看,

換句話說,就看你跟你其他家人之間的關係就好,

不去管你們的家庭裡到底經濟狀態如何。

「關係」的好與壞,我認為才是使人快樂或不快樂的最大原因。

 

有的人與自己親人之間的關係,充滿疏遠、冷淡、暴力、爭吵、嫉妒、背叛、謊言等問題,

但也有的人與自己家人之間的關係,充滿扶持、支持、信任、鼓勵、理解、包容、坦承。

這對我來說,才是真宿命啊!

因為,我們其實沒有誰,真正可以改變我們自己與家人之間的關係。

因此你會感到痛苦,當你嘗試想要去改變上天的設定與宿命,

你便開啟了與它的一場混戰,你或許會贏,但是過程肯定是很辛苦。

多數人沒有贏,但卻因為想要改變對方,讓自己傷痕累累,心力交瘁累得半死。

但是,話又說回來,難道有完全的「壞」嗎?

家人在一起,再怎麼樣,肯定也有那麼一些些稍微愉悅或者平靜的時光,

人不可能永遠都處在憤怒狀態,

人總要吃飯睡覺洗澡上廁所,

不可能永遠處在同一個狀態的。

 

人啊!就在這找尋平衡之中掙扎,想起家人的惡時使你憤怒與傷心,

想起家人的好時又使你感動,我們一輩子就在這樣的過程中起起伏伏。

我自己也不例外,我也是一個普通人,也會在家庭中不停經歷這樣的平衡起伏。

 

無論你的平衡有多難找,我都希望與你分享,

真人生與真實世界的面貌,它本來就是生生滅滅、起起落落、興興衰衰的;

所謂的完美就在這充滿變化之中,

如果你因為自己的某個部分感到不快樂,不妨朝這個方向想吧!

因為這個世界,本來就該是這樣子的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完美 家庭 人生 生命
    全站熱搜

    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